请看:
经林德宜博士的提醒,现代的时下青年对书本没有兴趣,别用书本写历史,应该用youtube具体的记载记述历史。当然我想最重要是资源共享,不用花太多钱 就可以互相学习,还有可以share,这是打破了借的观念。我希望热爱华教或认识改制学校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这段真实血泪史不能留白,请大家抢救历史 记忆,把正确的历史记忆/集体记忆放在公共网络上流传世人,谢谢。
再看:
Jamaluddin Ibrahim: 你喜欢什么样的学校,我喜欢什么样的学校,是可以讨论的吗?
我答:怎么不可以,但是前提是不伤害,其实我们华校受到的伤害很大1950~1960年代,所谓教育改制,软硬兼施的把华校特别是中学从中文中学变到英文 学校又从英文变到马来学校(国民型中学),但是别忘记,历史是这些学校是华社自己的钱兴建,自己的捐出的土地,谁去为这些血汗历史做什么?
马华就是罪魁祸首,但是改制后不但待遇没有得到改善而且还不断有威胁从国民型中学再变到国中,让中文教育的学校彻底变质。试想迦玛你在自己的国家中国(比 喻)吧,当某个政党上台后把你原本学校的母语改为日语或其他语文,你怎么想,我不是说种族的问题是母语教育有没有受到尊重。
虽然马来小学你说不叫马来小学,如果你把马来小学改变为英文小学,看看?你认为这样的逻辑合理吗?
你要思考为什么华社为什么那么激动吧,就是历史的因素,我们受骗上当,就好像您的家业,美其名是国家政策,归为国有,权利平等,其实有平等么?
所以所谓国民学校并不是国民学校,这一点你必须认真思考。真正的国民学校是尊重各族母语、同时资源共享,国家对各源流教育平等对待,这才符合人权与联合国的教育平等,多元学习。
国阵政府从来没有这样的善意,所以董教总等功不可没,马华却是做贼喊抓贼,想里外通吃。在华社制造自己是悲情英雄,在董教总制造自己是国阵委任的唯一代表(大哥)。
再说,如果不是董教总与华社的努力与坚持,我能够以中文与你交谈吗?这点董教总与华社(包括反对党如行动党、公民社会等)先辈的努力与牺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马华却是假扮好人
再看:
馬來亞華文中學改制 --汪永年與鍾靈中學為例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一厢情愿,自作聪明,好高骛远,自私自利,没有认清学习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没有坚持母语教育不是种族问题是人权与教育权利!
再看:
我讨论这样的问题是面对国民型中学(正在进行)再次被改为国民中学,请问这是国民中学吗?平等对待母语教育、平等共享资源?别忘了捐钱的是华社,但是马华做了什么?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找人捐钱?
别忘了是马华劝华社放弃自己的校政,现在他们有没有保护权利平等,资源共享?
其实几十年来,华社最担心的是用其他迂回的方法,慢慢的输入更多不谙中文的老师或学生,然后慢慢转型,请问这是诚意?
如果上面的还看不明白请看南大校友许万忠先生的博客
马华怎能缄默
50年前,马华全力游说华文中学接受改制,威迫利诱之下,78所“沦陷”了。马华和政府口气一致,宣称改制之后可以保有至少1/3课程以华文授课,还作出政府负担所有经费的承诺。今天的情况,哪一样落实了?
马华能够推卸责任吗?当年上电台游说的李三春、谢敦禄、李润添、李孝友四人,除了李孝友死前曾经公开忏悔,其余三人可曾说过任何愿意承担责任的话?那些当年极力鼓吹改制好处的各级地方领袖,难道一点惭愧感也没有吗?
马华不能全把责任往这些过气人物身上推,而是应该勇敢地为前领导人的行为负责,坦然面对,承认过去错了。一个敢于面对历史,果敢承担历史责任的政党,不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缄默,因为这是弱者的表现。
马华能够推卸责任吗?当年上电台游说的李三春、谢敦禄、李润添、李孝友四人,除了李孝友死前曾经公开忏悔,其余三人可曾说过任何愿意承担责任的话?那些当年极力鼓吹改制好处的各级地方领袖,难道一点惭愧感也没有吗?
马华不能全把责任往这些过气人物身上推,而是应该勇敢地为前领导人的行为负责,坦然面对,承认过去错了。一个敢于面对历史,果敢承担历史责任的政党,不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缄默,因为这是弱者的表现。
2 comments:
今年kpli有一批不懂华语的马来人被训练为华小的马来文和英文教师,据说在那间师范学院的华文讲师被要求在一个学期内训练那批马来师范生学会说华语,以便可以堂皇送入华小。也据说我们的副教育部长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所以,华小变质是明年开始,记得2011年。
他们要趁没有下台之前来个轰轰烈烈。
Post a Comment